娱乐专稿(胖部/文)
《树影迷宫》播出第七天,站内热度依然刚刚破8000;而在互联网端,也缺乏演员话题以及剧情名场面的发酵。
应该说,这部“迷雾剧场”的新作匹配了不错的阵容,由廖凡领衔,尹昉、刘琳、富大龙、黄米依、赵阳等也都是如今行业内外都颇具认可度的戏骨级演员。尤其是一直以来都有影帝加持、“实力派认证”的廖凡,一直被认为是具有不错市场号召力的。
在2014年凭借《白日焰火》加冕柏林影帝之后,廖凡一举成为中生代演员中兼具口碑与票房的头部艺人。
之后进入事业的上升期,包括《》《邪不压正》《南方车站的聚会》等电影,以及在2020年首次加盟“迷雾剧场”的《沉默的》,都为他增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但是在《沉默的》之后,廖凡的作品开始出现不达预期、甚至“查无此剧”的情况。
他第二部“迷雾剧场”作品《淘金》就遭遇滑铁卢,豆瓣仅5.9分,平台热度峰值未过6000。
而在“X剧场”的《欢颜》中,他饰演的老孙也是关键配角,而该剧虽然口碑达到7.9分,但整体深沉、文艺的叙事未能进一步打开市场,整体表现沉默。
2024年他还有一部犯罪谍战剧《宿敌》,饰演一位长期卧底的干警。尽管题材讨喜、在电视端有不错表现,但6.4的豆瓣评分影响了该剧在网络端进一步出圈。
而在电影市场,廖凡没有新的主演代表作,仅参演了《长沙夜生活》《阳光俱乐部》两部电影,分别实现票房2068.3万、5万。
虽然行业依然认可廖凡作为演员的专业能力,但市场似乎正在对这位硬汉演员失去兴趣。
问题或许是多方面的。
首先,廖凡的表演风格是内化的、慢节奏的,依赖细腻的细节铺陈与情绪积累,需要观众沉下心沉浸式感受,这与当下“快节奏、强刺激”的一般偏好存在差异;其塑造较多的“边缘人”“落魄英雄”等复杂角色,往往自带沉重感与疏离感,也不利于打开话题度。
廖凡及其团队对此或许是有认知的,因此在偏市场向内容的选择上,会倾向于塑造冷面硬汉类的角色,尤其是从《白日焰火》到《沉默的》,再到《树影迷宫》的冉曦,近十年他有五个刑警相关角色。
虽然这些角色各有精彩之处,但其内化的表演或许不足以支撑观众的新鲜感,即使谈不上审美疲劳,也很难因此吸引观众观看内容。
最后在题材的选择上,廖凡偏爱慢节奏、深挖掘的剧本,这些内容也较难打开观众偏好,如《树影迷宫》开篇用20分钟铺陈街景细节,也与短视频时代“30秒抓眼球”的传播逻辑完全错位。
在戏外,廖凡也依然坚守着“演员纯粹性”,几乎拒绝所有流量玩法——不接综艺、少做宣传、零社交媒体曝光。这种选择确实隔绝了“过度商业化”,但很难融入如今的话题场。
诚然,这些并不影响廖凡依然是行业内难得的好演员。为贴近角色,他可以花三个月泡在基层,《白日焰火》跟着刑警扫黄,《沉默的》去档案室练搬卷宗;到《树影迷宫》里翻卷宗蹭纸页、审讯时刻意减少眨眼的小动作,都能够让他最快建立起角色形象。
在某种程度上,廖凡出现了传统型演员与强娱乐时代的“错位”。
类似的情况这些年来并不少见。而能够破局而出的演员,或者是早早通过破圈作品建立了国民度,如陈道明等;或者在近些年凭借作品出圈之后,努力拥抱大众娱乐市场,比如于和伟、李乃文等。
而因为制作端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廖凡选择的悬疑赛道,精品率确实不高,这也是廖凡这几年面对的关键问题;加上缺乏制造话题的能力,廖凡对市场的号召力确实要打一个折扣。
这其实是行业的某种无奈。当市场回归理性,市场进一步多元化,或许如廖凡这样的好演员,能够等到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