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曹爽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曹爽把这理解为司马懿怕他立功,压根不听。
2、曹爽因骄奢淫逸失去了人民的信任,何晏虚浮而不能治国,丁谧、毕轨、桓范、邓飏等人虽有声望,但专权追逐名利。
3、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
4、时丁谧与晏争衡,致高邑王黎於曹爽,爽用黎。
5、少主芳阅罢,交与曹爽,爽目瞪口呆,面如土色。
6、当时大将军曹爽擅权,举措失当,应璩曾作《百一诗》讽劝。
7、随后,司马懿食言,诛杀曹爽兄弟及其党羽何言、丁谧、邓矵、毕轨、李胜和桓范等人,夷三族。
8、这面子丢大了,郁闷一段时间之后,曹爽在手下的撺掇下,把郭太后打发到永宁宫,一方面以此再次立威,抹掉骆谷之役带来的负面影响。
9、曹魏正始年间,曹爽集团与司马氏集团在文化领域展开激烈斗争,双方极力争取学术精英的支持。
10、三国时期,魏国的魏明帝去世,继位的曹芳年仅八岁,朝政由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共同执掌,曹爽是宗亲贵胄,飞扬拔扈,怎能让异姓的司马氏分享权力。
11、曹爽信了,结果魏延和诸葛亮都在半道上等着曹爽,曹爽再一次被击败,这次曹爽急了,不着自己的兄弟求援不行了。
12、却说曹爽正飞鹰走犬之际,忽报“城内有变,太傅有表。
13、诸葛亮死后,魏国大司马曹爽为了树立威信,贸然伐蜀,王平御敌,也采取这个办法,最终曹爽只得无功而退。
14、驽马恋栈豆的曹爽,加之围绕他身边的狡诈奸宄,不成气候的浮薄文人,哪敌得住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结果被收狱处死。
15、从伍子胥刺杀吴王、秦将白起大挫赵军,到孙策取卢江、司马懿骗曹爽,调虎离山计在历史战役中屡建奇功,没想到千年后的今天这招依旧管用。
16、所以曹爽丧师,无人纠劾,爽越得专恣,植党营私,骄奢无度。
17、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其制。
18、正因为如此,司马懿在诛杀曹爽后,很快又找来曹真的族孙曹熙为其立嗣,封为新昌亭侯,使曹真一支不至于断绝香火。
19、李胜看了眼泪都流下来了,回去就告诉曹爽,说太傅形神已离,神不附体,不足为虑。
20、在曹爽的信任和提拔之下,夏侯玄、何晏等等正始名士,纷纷得到重用。
21、第二年,曹魏大将军曹爽、征西将军夏侯玄攻打汉中,蜀汉镇北大将军王平率军拒敌,费祎率军救援,魏军退兵。
22、如果曹爽信得着他,天下也许根本就没有司马氏什么事儿了。
23、曹爽内心跟桓范不亲近,智谋远远不如,更兼“驽马恋栈豆,必不能用也。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