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星娱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规定是怎样的?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规定是怎样的?

来源:调星娱乐


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一般为一年,计算期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劳动者应当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的一年内提出。如果离职后用人单位不发工资,劳动者在离职后一年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分析

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一般为一年。计算期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

但是如果是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则申请时效不受该;

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劳动者应当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的一年内提出。

一、仲裁超诉讼时效怎么办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劳动者可随时提出仲裁申请。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

超过仲裁时效只是表明了劳动者失去了“胜裁权”,不能通过仲裁的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还有“胜诉权”即便超过仲裁的法定时效,劳动者也能就该劳动争议向人民提起诉讼。

二、离职后工资多久不发可以仲裁

离职后用人单位不发工资的,在一年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应当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用人单位未能按时支付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和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工资发放时间。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的,可以诉讼时效期间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

根据《劳动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一、四款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拓展延伸

离职后,工资一直不发,有什么办法办理仲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九条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因此一般地解除劳动合同当日应该结清工资,未结清的不需要等待即可申请仲裁。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当然离职时,你可以跟用人单位沟通好工资发放时间,在沟通好的时间内不发放,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也就是从约定好了发放工资那日起一年内,你随时可以申请仲裁。

结语

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为一年,计算期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劳动者应当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的一年内提出。如果用人单位未能按时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和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工资发放时间。如果用人单位不履行的,可以诉讼时效期间一年内申请劳动仲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

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