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刑法典第8的规定,导致追诉时效延长的法定事由有两种:1. 在人民、机关、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2. 如果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人民、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犯罪行为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法律责任;如果已经被追究了法律责任,该案件应当予以撤销。
法律分析
根据我国刑法典第8的规定,导致追诉时效延长的法定事由有两种:
1. 在人民、机关、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
2. 如果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人民、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
犯罪行为已经超过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其法律责任;如果已经被追究了法律责任,该案件应当予以撤销。
刑事案件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的追诉时效期限: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期限为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报请最高人民核准后,仍然可以追诉。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犯罪行为,国家在追诉时效期限内进行追诉。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可以延长。
首先,《刑法》第87条规定了追诉时效期限的延长情况。其中,被侵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7年内向人民提起诉讼的,人民不予受理。但是,如果案件有重大、复杂情况,人民可以延长7年的追诉期限。
其次,《刑法》第99条规定了追诉时效期限的延长情况。如果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且在追诉期限内又连续或者继续犯罪,前罪追诉的期限与后罪追诉的期限应当相加。也就是说,前罪追诉的期限可以延长至后罪追诉的期限届满。
在实际司法审判中,人民是否可以延长追诉期限,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如果案件涉及重大、复杂情况,或者被侵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可以考虑延长追诉期限。但是,是否延长以及延长期限的具体数额,需要根据案件的事实和证据来进行判断。
总之,在一般情况下,我国法律的追诉时效期限是相对固定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法律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可以延长。对于具体案件的处理,需要根据事实和证据来判断是否符合追诉时效期限延长的条件。
结语
刑法典第8规定了导致追诉时效延长的法定事由有两种,分别是逃避侦查或审判和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而未被立案。超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犯罪行为不再追究法律责任,但如果已经被追究了法律责任,该案件应当予以撤销。刑事案件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的追诉时效期限。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期限为5年;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期限为10年;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期限为15年;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报请最高人民核准后,仍然可以追诉。
法律依据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二节 讯问犯罪嫌疑人 第二百零九条 对犯罪嫌疑人供述的犯罪事实、无罪或者罪轻的事实、申辩和反证,以及犯罪嫌疑人提供的证明自己无罪、罪轻的证据,机关应当认真核查;对有关证据,无论是否采信,都应当如实记录、妥善保管,并连同核查情况附卷。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八十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令第95号)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八节 时效 第八十九条 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