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星娱乐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事诉讼中中止执行的情形包括哪些?

民事诉讼中中止执行的情形包括哪些?

来源:调星娱乐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五)人民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2、最高人民《关于人民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

第102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裁定中止执行:

(1)人民已受理以被执行人为债务人的破产申请的;

(2)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

(3)执行的标的物是其他或仲裁机构正在审理的案件争议标的物,需要等待该案件审理完毕确定权属的;

(4)一方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

(5)仲裁裁决的被申请执行人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向人民提出不予执行请求,并提供适当担保的。

第103条: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或再审的案件,执行机构根据上级或本院作出的中止执行裁定书中止执行。

3、最高人民《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315条:人民强制执行涉外仲裁机构的仲裁裁决时,如被执行人申辩有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在其提供了财产担保后,可以中止执行。人民应当对被执行人的申辩进行审查,并根据审查结果裁定不予执行或驳回申辩。

一、什么叫执行中止?

执行中止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因为某种特殊情况的发生而使执行程序暂时停止,待这种情况消失后,执行程序再继续进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34条的规定,有下类情形之一的中止执行:

(一)申请执行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申请执行和申请延期执行都是申请执行人的权利。在执行过程中,申请执行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并且向人民正式提出,而延期执行又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人民应当作出裁定,中止执行。

(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案外人对执行的财产提出了确有理由的异议,就意味着作为执行根据的法律文书可能有错误。对案外人的异议在审结以前应当中止执行程序,本案能否继续执行取决于人民对案外人异议的审查结果。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执行程序中需有双方当事人。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一方甚至双方当事人死亡的情况,这就需要等待继承人参加执行程序,在这一过程中执行程序中止。

(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