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铜镜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西湖像一块碧玉,一面铜镜。
2、那么,她绾起来的,在铜镜里照出来的应该还有满腹的幽怨和愁绪。
3、岁月如斑驳铜镜经年。
4、秦汉至明清时期是铜镜的盛行时期,其间尤为著名的是汉代的“透光镜”和唐代装饰华丽的金银平脱螺钿镜。
5、白起站在一面铜镜前,手持一把断,那断的尖扎进铜镜之中,尖刺入的位置上,铜镜的镜面像是水一样,荡起涟漪,向外发散着一种的气息。
6、我国古代的著作中,称这种镜子为“透光镜”,这种铜镜非常珍贵和罕见。
7、展馆共分四部分,包括钱币展示区、文物展示区、铜镜展示区、铜铙展示区,展示区以钱币展示为主。
8、铜镜收藏中最讲究版模,头模镜最受欢迎。
9、出土的银平脱鸾鸟牡丹纹镜、瑞兽鸾鸟复合镜等特种工艺铜镜,也极为精美。
10、采访在李经谋的铜镜展览馆进行,一面西汉透光镜引起了记者的好奇一束光照在镜面上,反射出去,镜背美丽的花纹就投在了墙上。
11、痴迷收镜三十年收藏铜镜,冯毅从来都是“一掷千金”。
12、流云阁内,明萱静静坐在铜镜前,如木偶般任喜娘摆动,王妃,事已至此,别难过,易扬少爷和夫人在天之灵也不希望看到王妃这样。
13、一个白色的身影慢慢从铜镜中溢出,襟飘带舞却看不明细,犹如梦境,‘时光荏苒,转眼千年过去了。
14、介绍承德县博物馆馆藏的古代铜镜。
15、我说:“夜华,我放过你,你也放过我,我们从此,两不相欠罢。“铜镜从手中跌落,匡当一声,隐没了夜华近似狂暴的怒吼:“你给我站在那里,不许跳……”。唐七公子?
16、铜镜映无邪扎马尾,你若撒野今生我把酒奉陪。方文山?
17、此次,他向大家展示的是铜镜中有“魔镜”之称的透光镜。
18、可这是爷爷唯一留给他的东西,睹物思人,他又怎么舍得把这古董给卖掉呢?他的眼眶中隐隐泛起了泪光,伸手便想将那面青铜镜给拿出来。
19、一面极普通的青铜镜,正面除光洁面外,是一圈窄窄的山水纹;背面是日月合璧浮雕,转圈写有八个篆字“日月周天逆洄宝鉴”。
20、有时把铜镜和木梳一起放在漆匣内或小荷包里。
21、铜镜收藏讲究版模,以头模镜最受欢迎,市场价格也最高。
22、而随着光亮的复现,木架上一面闪光的小铜镜,在此时也无意落入了他的视野当中。
23、铜镜足有一人来高,底座是一朵墨色的莲花,紧紧咬合着沉重的镜身,镜面并不是光可鉴人,反倒反射着一股股墨色的光辉,显得神秘之极的样子。
24、近日,新余市博物馆在新钢公司一建筑工地发掘到一副北宋时期的古棺木,并从棺木中找到素面铜镜、银钗、青瓷碗和古钱币等。
25、一树梨花,一撮白发,一杯毒酒,一座宅院,一把铜镜,一朵雪莲,一支为爱走天涯为情饮鸩酒的倾城之舞,一个赢了天下失了她的落寞背影。
26、现在玄古铜镜突然凭空消失,为了避免被万灵宗灭族的危险,万般无奈的青广蕴只得狠下心来,也无法顾忌作为人质的儿子青龙,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27、在一处芳香高雅的兰室中,一女子坐在妆奁前,端详着铜镜中的美人,点画着蛾眉;这时,一丫鬟进来,欢喜地叫道“落霞娘子,大好了,你知道最后哪家赢了?”。
28、后来逐渐发展成铜镜,背面绘刻有松竹梅、龟鹤等吉祥图案。
29、过往铜镜照不出春江花月楼台空往年明月今何处唤起翩翩惊鸿。孙楠?
30、大?心思急转,把阴阳镜再拿到自己面前细看,只见铜镜背后写着,阴阳宝镜,去阴化阳,善善恶恶,存忽一心。
31、抬眼望去,铜镜的镜面并不如寻常镜子一般光可鉴人,整个镜面反倒一片漆黑,只有星星点点的光芒在镜子里面游弋。
32、这枚王子乔吹笙引凤镜,铜镜上的图案表现得是周宣王的太子王子乔吹奏笙箫引来凤凰的故事。
33、应用显微拉曼光谱和电子探针技术,对云南禄丰出土的元代铜镜腐蚀情形进行研究,确定了铜镜本体及其表面腐蚀产物的成分,并初步分析了元代青铜镜采用的防腐技术。
34、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35、相关文献记载,透光镜是西汉中晚期制作的具有特殊效果的被称为“魔镜”的铜镜,其体现了光学和力学原理。
36、思想这面铜镜总是靠岁月的擦磨来现其光亮。梁衡?
37、一片如铜镜般平坦的草原,几幢平淡无奇的藏式小屋,降生了许多享誉中外的大德高僧,四百年的历史,预言与现实,如此巧合,如此富有戏剧性,为什么?谁能拉开这奇妙故事的帷幕?
38、天蓝色的水纱烙花窗纸,散花葱绿的云纱珍珠串帘幔帐,墙上挂着紫香木的琵琶,犁花木的铜镜梳妆台,四角铜兽炉里冒出青烟,散发着说不出的的香气。
39、铜镜的铸造业因此十分兴盛。
40、、东王公西王母铜镜、鸡首瓷壶、瓷碗等。
41、铜镜上的工艺美术,反映了唐人企望吉祥和瑞的生活追求、多样统一的审美理想和精湛的工艺水平。
42、考古人员在发掘中还发现了寿山石雕和铜镜,石雕中有文官、武将、男女侍、力士、舞俑、人面蛇身等形象。
43、意识到这点,武元极赶忙一把抓起靠在床边柜台上的铜镜,照向了自己的脸。
44、复伏几而坐,打开宝奁,面迎铜镜,搽脂抹粉,妆扮靓新,就帐中取一条白练,罥挂于屋梁之上,娇叹数声,踢到案几,少顷,气绝身亡。
45、旁人顿时无语,他们现在的船上用来当作探照灯的也只是用铜镜反光,照射距离不过二十米左右,而且光影昏惨惨的,稍远一点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46、一张矮矮的炕几,几个破旧的杌凳,炕几上是一面铜镜。
47、一个丫鬟正在给坐在铜镜前的女子梳着滑如绸缎的长发,女子肤如凝脂,眉若柳叶,双目如盈盈秋水,美艳动人。
48、我让赵方和王志留在这里等着我,不过为防万一,临走前我把那面铜镜,也就是他所说的幻镜带在了身上。
49、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习惯了等待,于是,在轮回中我无法抗拒地一次又一次站回原点。铜镜染霜华,蘸墨情依旧。始终,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
50、铜镜、镇尺、王陵、诅咒、胭脂等等一切谜团。
51、屋内,淡绿色的水纱烙花窗纸,散花葱绿的云纱珍珠串帘幔帐,墙上挂着紫香木的琵琶,犁花木的铜镜梳妆台,四角铜兽炉里冒出青烟,散发着海棠的香气。
52、此时远方的日头开始西沉,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秦岭的落日,昏红的圆形缓缓浸入青灰色的山脉之间,那番场景,就像是把一面烧至赤红的汉代铜镜淬入冰冷的水中,就连周边的云霭都变得红彤彤一片。马伯庸?
53、手心里的温柔是一面伴烛的铜镜,烛泪滴尽,铜镜成空,归附长夜。
54、那个仆人把题了诗的铜镜带回来,交给了乐昌公主。
55、正想着,眼睛竟然看到软榻对面案上的铜镜,看着自己如今的容貌,忽然想道,难道是因为本姑娘貌美如花,所以这位便宜姐夫有了什么不该有的想法。
56、我知道古代的铜镜不是很清晰,但也不至于有这种哈哈镜的错觉,而且我自认为哈哈镜也没那么早问世,虽然现在我还不知道我究竟穿到那个朝代。
57、他喜欢收藏铜镜,妻子嘲笑他买了一堆废铜烂铁。
58、我们从这块铜镜中就可以看出唐朝人所追求的这种美和精细。
59、龙胜天用墨斗线在洞外布下了困尸大阵,跟着又从包里拿出了专门对付僵尸的法器——桃木剑、铜镜、糯米,将其一一摆在地上。
60、鲁先生此时面露微笑,一边和老林说着话,一边从怀中取出了一面铜镜一样的圆盘,太阳下一晃,光可鉴人,也不知道是什么。
61、铜镜之中的人,是一个面色蜡黄的小孩儿,身体有些瘦弱,但棱角分明的脸庞却流露出几分超出这个年龄该有的老成与坚韧。
62、青铜镜永远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华美饰物,而一只造型的优美的大茶壶也会成为房间里的画龙点睛之笔。
63、于是鑫儿拿了一面黄铜铜的铜镜给单韵凌,铜镜经过磨滑跟现代的镜子差不多只是有些模糊。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