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染性因素对动物的致病作用
来源:调星娱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2 非传染性因素对动物的致病作用 林伯全福建省农业干部学校 350007 非传染性因素在现代规模化养殖业中所起的致病 作用越来越重要,经济损失不亚于传染性疾病。 1 非传染性因素的致病作用强烈 现代养殖业都以 一定的规模和集约化形式为特点..但由于养殖业的发 展速度与行业中科技比例和掌握科技的人才需求不一 致,一旦出现问题往往在疾病面前束手无策。规模化养 殖场的动物发病具有以下特点:(1)一旦发病,.持续时 间长;(2)症状不典型;(3)药物治疗效果差;(4)疾病诊 断不明确;(5)大多为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6)陆续死 亡或生产性能 降 因为无法确定病原体,故不能象猪 瘟、鸡新城疫那样诊断方法和疫苗防制等有效措施。 非传染性因素的病因很多,而这些病因以不同的 方式作用于动物机体,能紊乱动物各器官机能,最终使 群体发病和陆续死亡,隐藏着更多的非传染性致病因 素,这是目前动物疑难病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2 非传染性因素的主要内容 2.1 环境因素 2.1.1 大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及气候转变、天气突变, 特别是在舂夏之交、夏秋交替的季节,气温冷热无常, 使动物表现不适应性而容易发病。 2.1.2 养殖大环境:指某养殖场与周围养殖环境的关 系,我省有的地区养殖专业的过度集中和无序发展,水 源和排污难解决是最终导致养殖失败的根本原因。 2.1.3 动物生长的小环境:对于棚舍,环境条件是否 达到不同动物生长特点的要求,是十分紧要的。诸如拥 挤、潮湿、通风不良,甚至料槽、饮水点位置不对,等等, 都可能给动物带来不利健康的影响。因此,象高架猪床 养猪,能为猪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利猪的生长和抗 病,带来更大的效益,已被更多的养殖者所接受。 2.2 饲养管理因素主要包括饲料营养、饲养管理技 术等环节,要求能提供给动物符合不同品种和生理特 点需求的营养物质,达到营养合理、全面、平衡,否则容 易出现营养代谢性疾病或某一营养过多而中毒。饲养 技术和管理技术在动物养殖过程占有较大的份量,也 是通常容易疏漏的地方。例如,仔猪断奶后易得水肿 病,是因为不注意对断奶仔猪喂料种类变换进行合理 的过度;欧鳗喂食过饱后必生病,等等。 2.3 人为因素在集约化养殖模式下,对动物的生长 条件,几乎全靠人工提供。因此,人的因素起决定的作 用,人的因素首先是人的观念。对于一个养殖场采取的 一切措施都是有利于动物健康的,而不是被动地用 药。因此,不断地求学上进,把新技术,新知识与生产上 《福建畜牧兽医》2【)【】2年第5期Vo1.24.No.5 出现的问题相结合,用科学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那些缺乏科技知识又未勤于学习的人员,很容易 把非传染性因素变为动物直接或间接的病因。 3 非传染性因素致病作用方式 3.1 应激性疾病 应激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主要是针对外来的或体内 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全身性的、有序的、精密的调整过 程,包括生理性调节和病理性调节。只有对自身调整结 果是重新趋于“平衡”,则“变化”将无妨于健康;如果在 “变化”面前,自身不能建立“新的平衡”,则将出现应激 性疾病,或直接引起动物死亡,或成为其它疾病的发病 诱因。因此,动物养殖生产上,应尽可能地减少应激因 素对动物健康的不利影响,提高抗应激能力。 3,2 不适应性反应 动物对环境“变化”太突然或刺 激过于强烈,就可能发生不适应性反应。例如,天气突 然变换,动物容易发生感冒。 3.3 为条件性病原菌创造了条件病原微生物之所 以能使动物发病,是因为病原体在与机体抵抗力之间 的斗争,抵抗力不能战胜病原体而出现的“内虚”所 致。通常,有些病原体是存在于正常动物的一定部位, 如扁桃体、上呼吸道、胆囊或肠道中,并不对动物健康 造成不利的影响;而一旦机体受到某些非传染性因素 的作用,使抵抗力下降,引起内源性感染。这些内源性 细菌,也称条件性病原菌,常见的有巴氏杆菌、沙门氏 菌和大肠杆菌等。条件性病原菌是猪、禽常见的细菌性 感染,发生这种感染反映了养殖场的环境条件不良和 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为条件性病原菌或其它的传染 性因素发病创造条件。 3.4 滥用药造成药害盲目、滥用抗生素及其它化 药,继而发生药物中毒甚至药害,损害动物机体的生理 机能或免疫机制,使病情更加复杂化。对于一个发病在 30天以上的养殖场,可考虑用药程度和药害的可能性。 3 5 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非传染性因素作用机体, 经过干扰机体的生理机能,接着对免疫系统造成不同 程度的损害,引起动物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发生继发性 感染,甚至是混合感染。因此,在一个老病场,动物的发 病种类很多,例如,在一个感染呼吸道、生殖系统综合 征(PRRS)的发病猪群,可检测到7 8种猪病的存在。 综上所述,非传染性因素在动物养殖生产上的致 病作用不容忽视。对于一个养殖场,既强调平时的综合 性防病工作,又要把动物的健康养殖放在主动的地 位。无论是全面、平衡的饲料营养,或是良好的动物生 长环境的条件创造,都应遵循动物生长规律及生物学 规律,努力克服和避免非传染性因素给动物健康带来 不利的影响,只有这样,养殖的效益回报才有保证。 (P 一Ps 版块责任编辑:许宗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