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花笺的历史沿革,起源”。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解决方案1:
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为推进人类文明进程,起了加速作用。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杀青”(造纸)卷中说:“物象精华,乾坤微妙,古传今而华达,夷使后起含生。目授而心识之,承载者以何物哉?君与民通,师将弟命,冯藉 口语,其与几何;持寸符,握半卷,终事诠旨,风行而冰释焉,覆载之间,藉有楮先生也。圣顽咸嘉赖之矣。”观此,纸对社会发展之作用,不需多说了。
纸之发明和实物出现,从甘肃居延汉代遗址中出土的两片麻纸看,最晚是在汉宣帝甘露二年即公元前52年。(见《文物》1978年1期)据文献记载,东汉时尚方令蔡伦,字敬仲,改进了造纸术,制作出一种“蔡侯纸”,渐渐代替了竹简和缣帛书写文书。范晔《后汉书宦者列传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成,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东汉时期的蔡侯纸属于尚方(皇室手工业作坊)制造,产量不多,供宫中用。晋代之纸,改良提高,且有南北之分:“北纸用横帘,其纹横,其质松而厚,谓之侧理纸;南纸用竖帘,其纹竖,晋二王真迹,多是会稽竖纹竹纸。”(明屠隆《考 事》)又晋陆 《邺中记》载:东晋十六国时,后赵国君“石季龙与皇后在观上为昭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诏,侍人放数百丈绯绳,辘轳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诏。凤凰以木做之”。石虎以五色纸作诏书,可知其时纸质已柔韧,而且已有染以彩色之纸了。唐王维《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有“朝罢须裁五色诏”句,即引石虎“凤诏”的故事。此外,东晋时,南方还有藤纸出现。到了南北朝时,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序中有“三台妙迹,龙伸 屈之书,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之句,证实了以五色花笺书写诗赋文章,早在六世纪中已广泛应用于文人笔墨之间了。从而得悉“花笺”之名,开始出现在我国文风昌盛的南北朝时期的南朝。 唐代彩色纸笺普遍用于文人诗酒间,然而尚无笺纸上雕印山水花卉之说。五代末,曾任后晋户部尚书的姚 ,其子 善造五色笺,光紧精华,砑纸板乃沉香刻山水林木,折枝花果,狮凤虫鱼,寿星八仙,钟鼎文,幅幅不同,纹镂奇细,号“砑光小本”。
砑光的笺纸,是雕版刷印花笺的前身,其法是以彩色纸料薄而劲韧者,覆在线刻的画版上,然后用木棍或石蜡在纸背上磨砑,雕版上的花纹则光出纸上。这种砑光纸直到清代,尚在各地南纸店里砑制。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是因赵匡胤用兵结束了五代十国时诸潘割据的战乱年代,社会暂时得到安定。造纸质量提高及活字版印刷术出现,更推进了文化昌明。就笺纸而论,宋代有澄心堂纸极佳,有碧云春树笺,龙凤笺、团花笺、金花笺……,都是宫中御用之笺纸相当华贵。
元代制纸,有彩色粉笺、蜡笺、花笺、黄笺、罗纹笺皆出绍兴;有白篆纸、观音纸皆出江西。彩印诗笺,尚无所闻。惟有纸上绘金如意云者,为元朝大内明仁殿御用之品,可裁作诗笺。清朝曾有仿制,特于纸面左下角捺“乾隆年仿明仁殿”长方图章,亦系御用之物。皆非一般市上所售,后有复制者。回观上述文献资料,截至元代,雕版印刷彩笺尚无所闻。所以只有中国版画艺术发展到了明末黄金时代,才涌现出了诸如《萝轩变古笺》、《十竹斋笺谱》等高雅精绝的花笺,相继问世。 明代是中国版画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当时无论是文学艺术、蒙学读物,还是医药气功、衣食生活以及文房四宝……几乎无不附以精雕之插图。以图为主的画谱、墨谱、神仙人物图传,更不必细说,而其中以彩色套版精印成册,雅趣高绝,专供士大夫“清玩”者,莫过于《萝轩变古笺》和《十竹斋笺谱》了。《萝轩变古笺》又名《萝轩笺谱》,明末萝轩辑,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吴发祥刊版于江宁(今江苏南京)。《萝轩变古笺》中的“拱花”版式,是版画史上一大创新。它是先将物象的轮廓用阴刻刀法刻在平面木板上,再将宣纸覆于版面上,上加薄毡,以木棍用力压或木槌轻敲,纸面就凸出了版上凹下的图象花纹,犹如今日官防钢印。所以颜继祖说:“若干曲折,却非依样葫芦。”明刻《萝轩笺谱》今已难得,1981年上海朵云轩有复刻本印行,可资参考。继《萝轩变古笺》后,有《十竹斋笺谱》刻成于崇祯十七年(公元14年)。“十竹斋”命名与编印者胡曰从经历有关。胡原籍安徽休宁人,生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喜鉴藏文物。相传胡酷爱竹筠,尝于寓所种竹十余竿,读书雅玩古董于竹窗下。后在南京鸡鸣山侧开一古玩店,因而取名,“十竹斋”。胡曰从曾任南明王朝中书舍人,明亡不仕。《十竹斋笺谱》印成于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5年),内容丰富,包括历史故事、诗词意画、山水人物、商周铜器、古陶汉玉等等。共分四卷,二百八十图。其中卷三,有以象征之物,以表古代成语故事;有以写实人物,画才德兼备,非流俗所能企及之高士。笺谱诸图,皆纤巧玲珑,印制极工,除“ 版”外,还以“拱花”凸版印压花瓣脉纹,鼎彝瓶花图案者。典雅清新,今难再现。《十竹斋笺谱》卷首有李于坚《笺谱小引》和李克恭《十竹斋笺谱序》。序文对笺谱的发展演变, 版、拱花的雕版印制等,阐述较详。1940年郑振铎编《中国版画史》,分类编入其中。
盛清花笺
清初,战火未靖,社会反满统治中华的抗清连动不断。康熙帝亲政后,学习汉文化,诏命纂辑《钦定图书集成》……同时版画艺术遥接明末余绪,始渐繁荣,但多颂扬之作。而笺谱之制,却无多闻。乾隆(公元1736-1795年)时,始有单页印笺出现。此后,苏州、南京、上海、北京、安徽歙县皆有诗笺绘刻,其中大都是阳线刻版,淡色刷印于彩色或素纸上,也有少数以朱绿套版印制者。在内容方面,除传统的山水、花鸟、草虫、人物外,还有戏曲小说。诸如《西厢记》、《红楼梦》等具有情节的画笺刻印。显然是清中叶后,沿海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花笺常被生意人取作信笺,用于书信往来了。古代诗笺原来是载乘文人诗咏,名士书札以至诏命等,本属文士雅玩之品,似与商贾以物论价,金钱往来无关。晚清工商业发展,开明人士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和国家腐朽现状影响,咏诗作词,不再是时代风尚了。诗笺的载体也由雅趋俗,面向社会现实发展。因此,需求者增多,内容也有新的变革。“戊戌变法”(公元18年)后,上海商务印书馆、机器造纸局等,曾用机制笺纸,大量生产。为了争相获利,且不断推出新样,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制的《西湖十景》、刘炳堂画的《太师》《百鹿》等写生动物。此外,更有值得注意的是以《世界英雄》(哥仑布、英国克林威尔、大彼得、美国华盛顿、法国拿破仑、意大利加富尔、德国俾斯麦、日本西乡隆盛)为题材的笺纸出现。它打破过去中国版画史上刻印名贤志士,以教人尊重品德和仁恕之道的传统;提倡要学哥仑布探险,彼得大帝南扩,华盛顿自强,俾斯麦强权外交,西乡隆盛主张维新……世界上各样不同的时代人物。就这几张小小笺纸来看,它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之实况。这时的宣统已是封建社会末代皇帝。于此变革前夕,天津文美斋刊印了一部《百华诗笺谱》,图有:紫丁香、玉兰、菊花、万年青等草木花卉。作者张兆祥,号 庵,天津人,善画花鸟,设色艳雅,备极工致。前有张祖翼序。序文作于光绪丙午(公元1906年),刻版印制于宣统三年(公元1911元)五月。继《百华笺谱》之后,文美斋集上海钱慧安、沈心海、杨伯润,南京王慎之,天津辛荫圃和陆炳文、黄花农等画家所作的人物、花卉、博古、山水等刻印成一部《文美斋笺谱》,后又以石印版印行了一部《七十二侯笺》(钱慧安作)。笺谱发展,至此暂告终止。